JIANGYIN ORAL DISEASE PREVENTIVE TREATMENT

江阴市口腔病防治所

【正畸科普】听专家说整牙那回事儿(十四)——正畸治疗中的牙齿脱矿
来源:赵春洋教授正畸 | 作者:俞意 | 发布时间: 2023-09-11 | 27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正畸治疗中或矫治结束拆除矫治器后,在牙齿的唇面可发现形态不规则的白垩色斑块,即为釉质脱矿。

其本质上是釉质的早期龋,脱矿程度严重时,釉质表层剥离、表现为明显的龋损,甚至于出现牙髓炎。

戴用矫正器后,由于托槽、钢丝的存在,或塑料基托,导致食物滞留多,口腔自洁无法发挥作用,加之有些患者口腔卫生习惯不好,常出现牙龈炎、牙齿脱矿,甚至龋齿等,影响矫正进行及口腔健康。上前牙区最易发生牙釉质脱矿,上颌侧切牙的发生率最高,尤其是右上侧切牙,这是由于患者刷牙的姿势所致,下颌尖牙和前磨牙也是易感牙位。带环松动的牙,食物滞留易发生牙釉质脱矿,但比较隐蔽。出现牙釉质脱矿的牙齿上,托槽周边及托槽龈方的牙釉质是好发部位。

因此,医护人员应加强卫生宣教,并检查督促患者,早晚及进食后、复诊前都必须认真刷牙,要把牙齿上的软垢及留存的食物残渣刷干净。当拆除固定矫治器后,脱矿的病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再矿化,体现在原有的脱矿区域面积减小和矿物质含量增加,白垩色边缘变模糊,白垩色变浅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多数牙齿脱矿不严重的,伴随着再矿化的牙釉质表面的不断磨损,原有的脱矿会大大减轻,或消失,对外观不会造成影响,但这一过程相当漫长,当然也有部分白垩色斑不会消退,可对患者的外观造成一定的影响。对龋坏的牙齿要及时充填治疗。


图片